春季新学期伊始,多地中小学纷纷推出作业“熔断”机制,引发学生和家长的热议,“熔断”机制到底怎么实施?家长和同学们又是怎么样看待的呢?
在武汉市江岸区,多所小学召开线上家长会宣布:小学生家庭作业做到晚上9点20分即可停止,在这一段时间点还没有完成作业的同学,向老师说明情况后就不可能会受到批评。在武昌区水果湖第二小学,学校要求老师精简作业,并禁止向低年级学生布置书面家庭作业,以保证学生有充分的运动和睡眠时间。
作业“熔断”机制开始在部分中小学实行后,引发了家长们对作业时间管理的热议,不少学生家长为作业“松绑”行为叫好,但也有不少家长担心,“过时不用做作业”会让孩子变得更懈怠散漫。武汉市江汉区一名初二学生的家长刘女士认为,孩子的健康和心理健康状态是当前亟需重视的问题,“在这个机制下,孩子有更多时间能花在兴趣爱好上,他的个性化、多元化发展得到了非常好的保障。”
孩子们又是怎么样看待作业“熔断”机制的呢?武汉市新华下路中学学生张鑫宇和记者说,他对这个机制仍存有一定的顾虑,“如果把作业挪到第二天去写,万一第二天的作业还写不完怎么办?容易像滚雪球一样,作业越滚越多,我感觉压力还是有点大。”
作业“熔断”机制并非第一次出现。近年来,安徽、江苏、浙江、山东等地都有学校尝试推出类似措施,记者查询发现,各地出台相关文件的原因无一例外都指向了“保障学生充足的睡眠”。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《2022中国国民健康睡眠白皮书》显示,我国小学、初中学生平均睡眠时长为7.65小时和7.48小时,这远低于2021年教育部《关于逐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》中提到的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10小时,初中生应达到9小时的规定。
为中小学生作业减负是大势所趋,2021年,教育部印发《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》,明白准确地提出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纸面作业,小学其他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,初中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90分钟。
那么,作业“熔断”能做到线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表示,强制“熔断”写作业时间,是为保障学生有充足的睡眠,但是否能取得理想的效果,还需要仔细考虑多重现实因素。专家觉得,除了学校布置的作业外,还有很多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,不断地给孩子“加餐”:增加家庭作业量、报补习班等。在这种情况下,学校单方面的“熔断”机制显然就是无效的。另外,即便学校允许学生不完成作业,但在家长看来这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,也会逼着孩子完成每天的作业。因此,作业“熔断”机制需要家校之间高度配合。
面对部分家长和学生的担忧,武汉不少中小学也开展了积极探索。在武汉新华下路中学,学生们的课后作业均来自于校本题库,作业完成后,老师在题库内页的右侧和书角上方进行简单地勾画,一本作业便批阅完成。随后系统会对学生的完成情况做分析,学生做题时长,全班做题正确率,老师一目了然,可以及时开展有明确的目的性的教学。
武汉市新华下路中学副校长陈勇介绍,过去,老师只能凭印象了解学生的学情,现在有了数据的支撑,可以精准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,“老师可以针对学生共同的错题、疑难知识点,进行二次备课和教学,目前题库中数学有两万多道题,物理有一万多道题,化学有七千多道题。”
数字化转型为课堂注入了全新活力。在“精准”数据库的帮助下,教师们也能让作业布置更为精准。学校根据题目难易程度,将作业等级分为ABC三大类,并根据同学们的完成情况,进行动态作业布置,让每位学生都能在尚未完全掌握的疑难知识点中获得提升。
武汉市新华下路中学初二学生刘洛菲和记者说,每到考试前的复习阶段,同学们还可以找老师调取自己的错题,非常大地节省了时间,日常作业也得到了精简。“现在每科作业的完成时间都能控制在半个小时以内。”
不仅是学生,家长们也切身感受到了“精准作业本”带来的变化。家长曾女士的孩子,小学期间的家庭作业甚至要到晚上11点才能完成,升入中学有了“精准作业本”后,晚上10点左右就能把作业完成。“现在我们也可以参与到孩子的作业中,知道哪些知识点是他的薄弱环节,辅导也能更高效”。
华中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创新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谢先军认为,从学校层面来说,应当更多地思考怎么样个性化、差异化开展教学工作,实现作业分层布置,让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作业,提高学习效率,同时又能够让他们感到身心愉悦,“在减负的同时,更多的是要提质。”
地址:江苏省建湖县宝塔南街72号
电话:0515-86116619
邮箱:qwd6218@sina.com